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 吃亏长心眼  (第1/2页)
    把上好的货全扛到车上,张兴隆已经见了汗,头上有点热气蒸腾的,不过浑身舒服。    刘桂新把薄被子叠起来收进背着的大布兜,交给张兴隆背着:“走吧,抓点紧看看再寻摸点什么。”    “那有新来的桔子,福桔,刚才才到的。”    “是吗?那看看。”    东北人喜欢吃桔子,对柑一类的无爱,因为皮不好剥一弄哪都是果汁,由其是冬天,实在是不方便。冬天没有人愿意沾水,都是能避免就避免。    所以像福桔小叶蜜桔这些品种就特别受欢迎。皮好剥,酸甜可口,吃完后皮还可以用来煮水喝预防感冒。    南方的水果,像荔枝桂圆芒果,柑等等这些东西在东北都卖的不太好,因为这些都是不好剥皮的,一弄一手。    “桔子啊,得看皮,你看这筐这,瘪掐掐的塌着,这种就不行,空,里面果肉发干,得要那种饱胀的,皮都撑着那种。”    刘桂新一边看货一边随口给张兴隆讲经验,张兴隆就兴致勃勃的学着观察。    “妈,不拿香蕉啊?”    “今天不拿,没有好货,我看了两家都是灌的水,弄回去得赔死。”    “怎么看出来的?”    “晃一晃,筐底沉上面飘,完了那草纸垫的死死的,我可不敢拿。走,再拿两包蒜薹就回了,差不多了。”    蒜薹要最后上,因为它没有筐,是装在大塑料袋里,绑的扎扎实实的一大板。    “你跟妈学,你看这哈,头上扎的挺密实,中间有点鼓,这种就是夹馅了,蒜薹是头粗尾细,扎紧以后得越往后越细才对。”    刘桂新一边费力的翻动袋子一边给张兴隆讲着。    蒜薹比较好挑,塑料袋子是透明的,翻过来前后看看就心里有数了。    “这个不行,时间长了,你看这水汽,得找装袋时间短的,回去能多放几天。”    “这个太粗,回去放放就老了,而且太压称,一小把就挺沉,买的人就少。”    “这个都要开花了,肯定是老的嚼不动。”    “挑货就挑货啊,鸦么悄的拿就得了,噢,来大姐,你看中哪袋了?”卖货的男的靠过来问。    刘桂新看了他一眼:“还能给便宜点不?”    男人没接茬:“两袋啊?”    “嗯,这两袋。”刘桂新递过去两百块钱。    男的接了钱也没吱声,找回来二十扭头走了。    刘桂新就笑,和张兴隆一人一袋扛着出了大库。    “妈你乐啥?”出来后张兴隆问。    “省二十块钱呢,十斤蒜薹钱。”    “他干什么少收你钱哪?”    “怕我再说什么呗,上货的有不少什么也不懂的,我一说别人听着了他就不好走货了。你到哪可别乱说话啊,得罪人容易挨打,什么心里有个数就行了。”    “嗯。”    娘俩扛着蒜薹一路小跑赶到货车这边,赶紧塞到棉被里捂上。    “刘姐今天没少弄啊,还有没?”    “没了,今天就这些,有些东西看不好。”    “你就挺能行了,刚才赵家那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