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_第一百零四章 金人铭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 金人铭背 (第3/3页)

阔论、喋喋不休,有了点儿钱就开着豪车四处炫富、挥金如土,有了点儿地位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结果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四处炫富、挥金如土的人往往落得个负债累累、跳楼身亡的下场,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的人往往落得个举目无亲、身败名裂的结局。

    “吕公子…,吕公子…”

    在西周公姬咎的呼唤声中,陈政这才回过神来。

    姬咎笑道“当年孔夫子带着他的弟子南宫敬叔来此问礼之时,还将这《金人铭》抄录于竹简之上带回了鲁国。就连老子所著之《道德经》,求本朔源,亦是源于此铭。”

    陈政心想,即使把这尊铜人抱回二十一世纪,恐怕也是被人嗤之以鼻吧?!

    跟随守藏史走进明堂,一股高雅质朴之气扑面而来,让人行走其间不禁肃然起敬。

    明堂正中供奉着周朝的先祖后稷,在其面前摆放着祭祀所用的豆、酒、爵、八簋等。当年后稷的生母姜嫄在郊外采桑时看到一个巨人的足印,便将脚放到了足印的大拇指上,十月怀胎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位母亲将后稷丢弃了三次都没有成功,这才将他抚养成人,并起名为弃。因后稷生于郊外,所以周朝在都城的郊外设立太庙祭祀先祖。自后稷起,历代周王都把自己说成上天之子,号称天子,代天之责而治理天下。

    明堂的四面墙壁上,画着尧舜和桀纣的画像,有的端庄肃穆,有的面目狰狞,其中一幅图上画着周公怀抱周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场景。

    据守藏史讲,明堂高三丈,东西九仞,南北七筵,有九室以对应九州,其中收藏着所有王室典籍及国之重宝,包括先王典法、全国民数和山川形势版图、群臣百官功书等。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曾在此处制《礼》作《乐》,汇集三代之典籍。

    陈政见明堂里悬挂着一件青铜容器,好奇地站在那里端详起来。

    苏代凑过来道“吕老弟可知此为何物?”

    “……”

    “哈哈!此乃欹器也。此物虽是盛水之物,但水满之时,便会自动翻转,将多余之水倾覆而出。老弟可知此中寓意否?”

    陈政也是急了,一笑道“此乃谦受益而满招损之意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世上事,过犹不及、反受其害。凡事当适可而止,则可知足长乐。若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则必将前功尽弃、自取其辱。”

    苏代瞪着眼睛,却是无语了。

    站在陈政身后的姬咎道“想不到这位吕公子竟能说得苏代先生哑口无言,果然是不同凡响、后生可畏,难得,难得啊!”

    一行人出了明堂,陈政才从守藏史的口中得知,一旁的高台乃是观测天象和节气的灵台,太庙四周环绕的水池乃是辟雍,水宽二十四丈,象征着二十四节气和天下四海。

    当走出太庙之时,守卫的兵士也是傻了,原以为西周公他们进去后,这位公子不是悄悄躲藏起来,就是被发现后拉出去砍了,没想到竟和西周公谈笑风生的一起出来了。你他奶奶的跟西周公这么熟,放着熟人儿不用,非要自掏腰包买门票进去,真是太尼玛有个性了!

    起初在门外等候的李牧见有几辆豪华马车驶来,着实是心惊肉跳了一番,当看到走进太庙的人中竟有苏代的身影,便瞬间放下心来。

    陈政在太庙外向苏代等人拱手道“今日在此一行,胜读十年之书。就此与西周公、苏先生别过,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哪知苏代一把将陈政的袖子抓住,眯着眼睛笑道“相逢不如偶遇。今日周天子在这洛邑城中宴请我与东周公,又有西周公作陪,如此场面,吕老弟何不随我到王宫里凑个热闹?!”

    一旁的姬咎忙道“是啊是啊!我与那东周公姬杰素来不睦,他此番前来朝见天子,不知安得什么心!有苏先生和吕公子为我坐镇,哈哈,量他姬杰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陈政一听,你个老苏这不是把我往坑里拽嘛,周王室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跟我有个甚关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