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九章:活不过三载 (第2/3页)
地话也无妨。 …… 第二日,天刚刚亮,大火还没熄灭多久,空气中弥漫着烟灰地气味,遍地焦炭还星火点点。北平城不攻自破,田楷、田豫、严纲带着五千骑不知所踪,邹丹与单经一路向北逃往塞北。长城以外五百里,水草丰茂,距离胡人也有些距离,正是休整的好地方! 单经与邹丹二将离开易京时,留言要带着大军杀回来,为公孙瓒报仇并一雪前耻!虽然拿下北平,找到公孙瓒烧焦的尸骨,义丝毫不敢大意,命令部将驻守北平、范阳、上谷、渔阳四郡,这才稍稍安心。 收到袁绍书信已经是攻下易京后第三日,义立即给袁绍回信报喜,并按照袁绍的吩咐各地驻兵。公孙瓒的尸体是带不回去了,义敬佩他一代英雄,将他尸首厚葬于西北平郡。 义并不急着动身回去,一来要好好休整几日,二来还要考虑妥当,到底要不要回去,回去又带多少兵马?不回去袁绍不放心,回去自己又不放心,兵带少了自己不放心,带多了袁绍又不放心,这事儿搞得,打胜仗都没这么难! 经过此战之后,十二万将士对义俯首帖耳,就这么驻兵在外多好,何必回去给自己找不自在?袁绍外宽内忌,对于功高震主之将,必然深恶痛绝,若袁绍以庆功之名剥夺我兵权,岂不是将我投身案板之上,任他宰割? 还没纠结多久,辛毗便带着袁绍的亲笔信来到易京,没有与义如何寒暄,辛毗只是交代了袁绍的意图,便告辞离开。本以为辛毗会拖着他一起回邺城,义心中尚有些恐惧,结果辛毗独自离开,摆明了只是传话,爱回不回不回拉倒,反倒让义回去的更放心! 此刻义手上还有一封信,写封信来自京都,是吕霖所写,信上只有一句话:公孙瓒若无,将军如何自处?信送到易京时,公孙瓒已经死了,这几日义那些这份信辗转反侧许久,他知道吕布是想挑拨离间,但是信上这句话确实有用!直到辛毗传话离开之后,义才下定决心,将书信付之一炬,装作没收到任何消息! 交代好一切,义只带着两万兵马,和满心期待回邺城!有五万大军还驻守易京,上谷两万兵马和西北平一万骑都听命于他,且如今颜良文丑新丧,袁绍即便想内耗,也得掂量掂量!北方是他义一人打下来的,也得靠他义来镇守,即便袁绍对他很忌惮,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除之而后快!且看辛毗的反应,袁绍根本就没有除他的打算,既然如此,安安心心的回去领赏又有何不可? 就算袁绍有什么别的想法,他也可以立即带着两万卒逃出来,回到易京继续雄居一方,对袁绍而言,岂非得不偿失? 有句话叫人狂有祸,若是以往清醒的义,定然会考虑更多。但此次战胜公孙瓒之后,义相信袁绍必然对他时分依赖,只要学习王翦,回去之后多要点封赏,自然可以消除袁绍的戒心! 好事不出门,祸事传千里!日之后,易京被袁绍攻陷,公孙瓒于燕国皇宫的事情便传遍中原!谁也没有想到堂堂白马将军、一代英豪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京都一座府苑内,白幡高挂,哭喊不断。正是赵云与公孙续住的宅子,公孙续得知消息后,为父亲设灵堂,立衣冠冢。吕霖代表吕布前往吊丧,并且抱住公孙续膀子安慰许久,当即保证,三年之内定马踏河北,将袁绍首级悬于公孙瓒灵前! 对于公孙瓒之死,赵云亦悲痛万分,只不过公孙瓒该有此败,赵云却没有过激地行为…吕布允许公孙续举行丧礼,只不过没有为公孙瓒加谥号,对公孙家而言,已经算是格外恩重! 临别时,吕霖告知田豫、严纲来投之事,并且让公孙续修书一封,好让徐晃带着书信去接应。公孙续也不耽搁,立即写好书信,交给吕霖。 深秋夜浸寒,哪怕阳光依旧灿烂,却没有夏天的力道,晒在身上格外舒服。树叶枯黄了大半,已经凋落了不少,大街上、田野里,马蹄下,一片金灿灿。今年收成不错哪怕吕布只收一成赋税,国库还是充实了不少。秋收之后,老百姓赶紧找出前日的麦种,这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