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2章 (第1/2页)
宣和帝最烦的就是听到“皇上,三思”,一时间脸色也不大好看。这让他怎么三思,他这边革了墨珣的功名,下去就要把怀阳府尹,昌州总兵,建州学政、总督这些一大堆人都一并查办了。真要往下查,到时候肯定又会有朝臣递折子要翻案。“依周爱卿所见,应当如何处置啊?” “依臣之见,应该革除墨珣的功名,永世不得再进京,不得参与科考,不得入朝为官。” 墨珣听到周翰林这么说,倒也不害怕。毕竟刚才宣和帝开口,那就代表了他心中的意愿,他并不是很想罚自己的。但这个周翰林……说话的语气和内容,都像是跟自己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明明宣和帝都已经这么轻描淡写地要放过自己了,可这个周翰林张口便是这么重的罚,是不是有点不合常理?若说自己碍了他的路倒也罢了,可自己此时不过只是一个尚未授予官职的进士,能妨到他什么? “启禀皇上。”越国公听了周翰林的话,这便站了出来,“臣以为周翰林所言未免太过。臣以为墨珣之罪,罪不相及,情有可原,待以如初之诚,广其自新之路。5” 宣和帝本来就没打算罚那么重,不过越国公是墨珣的干祖父,还是要避嫌的。“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吗?” 朝臣们刚才也听到了宣和帝对墨珣的判词,知道宣和帝的意思,此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皇上所言甚是。” “法理不外乎人情。” “确是情有可原。” 宣和帝点点头,这就又转而看向周翰林,“周卿,可还有异议?” 周翰林听到同僚们的话之后便知道宣和帝的话无从更改,现下也不再争论,只拱手道:“臣,无异议。” 第179章 “学生领旨。”墨珣知道宣和帝让自己“返乡守孝”根本算不上什么惩罚, 既没有剥夺他的功名, 也没有禁止他再入朝堂。 想通了这点之后,墨珣又补上了一句“谢主隆恩”。 事情解决了之后,越国公这时才是真正地松了口气。只是……担忧的事过去了之后,越国公禁不住开始思考起更多来:诚如墨珣所言,他一开始并不知道要守孝的事,家里也没人告诉他……而审核他家庭背景的官员又有所疏漏,这就使得墨珣一路考到了殿试。 但这个周涛是怎么回事? 按理说如果审核墨珣家庭背景的官员没有在当时查出墨珣并未守孝一事,那么这件事放到现在来说应该也不会被发现才对。 这件事或许会一直被瞒下去,也或许会是等到了有朝一日, 墨珣碰上政敌、敌对势力想要扳倒他而去抓他的“小辫子”……总之, 不会是现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