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_第416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6章 (第1/2页)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4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5。

    在税收方面,墨珣提到“王者之法:等赋、政事,财万物,所以养万民也6”。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各地方上的实际情况拟定征税的额度。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至于宣和帝想要扩张版图……墨珣又以荀子言论为例,提出“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这一观点。

    等第一题写完,墨珣才得以抬起头稍稍晃动了一下略微僵直的脖颈。

    第171章

    第二题比第一题可刁钻多了:任谁都知道现在还没有立储, 宣和帝此时问了个与太子、诸王有关的题, 考生们稍有不慎就很容易会陷入误区。

    墨珣将答完的卷纸放到一旁用镇纸压住,这才开始思考第二题该从何处着手。

    他虽然曾在国子监中与几位皇子有过同窗之谊,可时间毕竟不长。他对几个皇子的人品和才学也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作不得准。而这样一道题,并不是在问他们哪一位皇子更适合当太子。

    “定分”一词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简单来说就是“确定名分”的意思。

    因为宣和帝一直拖拖拉拉不愿意立储,而朝臣们又持有相反的观点,所以墨珣觉得这题确实不大好写。反对立储的话,殿阁那边过不去;支持立储的话, 宣和帝那边过不去……若是两边都想讨好, 最后可能两边都会落空。

    首先不能说宣和帝老,只能是正值壮年。但又因为宣和帝壮年,所以不立储看似也可行……

    就很烦。

    墨珣低着头, 皱起眉,盯着考题, 手上却没有动作。

    自古以来都有“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说法, 也就是要以礼为先。然而,宣和帝本身就不是嫡长子,想来他对于这个宗法制度应当也并不是很在乎了。

    想到这里,墨珣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带入到了宣和帝身上。在他们玄九宗, 立掌门便以德才兼备为首选,其次才是修为。否则, 以九霄的境界,想要当上这个掌门恐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他从未被束缚在红尘俗世之中,自然也不认为这个宗法制度对于一个王朝和皇帝来说是否根深蒂固。

    尽管宣和帝给墨珣的感觉是十分抗拒立储的,但墨珣沉思了一阵之后却猛然意识到宣和帝对立储应该很矛盾才对。

    先皇还在世的时候便立有太子,然而最终却轮到了宣和帝即位,可想而知中途又发生了多少变化。关于前朝皇子们争夺皇位的事,越国公与赵泽林就没怎么跟墨珣提过。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