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_六六四 浪里白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六四 浪里白条 (第3/4页)

知。城瑜当时没说什么,心里自然是很难受的,回去抽搭了半宿才睡,她虽然知道哥哥瞒着自己也是为了自己好,心里却还是有怨气。

    当然,小女孩儿对哥哥的不满顶多也就是耍耍小脾气而已,却也分得出轻重,不会坏事的。

    典型的江南的镇子,水乡风情,左边是浅浅的小河,不时有一艘乌篷船划过,右边则是高大的白墙,中间夹着一条不过五尺宽的青石板小路。似乎刚下过雨,小路上分外的清洁干净。一行人虽是第一次来,却是打发了一个当地的船工当向导,七拐八拐的,绕了好几条巷子,很快便是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

    一条巷口进去是条浅浅的死胡同。白墙灰瓦、红漆朱栏的院门儿,一看便知道是身价宽裕的人家。

    这幢宅子瞧来有些年头了,马头墙上下阴暗处生长着绿油油的青苔。

    透着一股子优雅静谧的气息。

    大门紧闭着,王虎使了个眼色,自有青衣汉子上去敲门,他上前扣住门环咚咚地敲了几声,吱呀一声,门开了不大的一条缝儿,一个穿着小蓝褂子的家丁探出半个身子来·扫了外头一眼,见了这么大的阵仗,先是一愣,随即眼中便是充满了戒备之色。

    城瑜嘴角微微一弯·看着家丁的反应,便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贵客所来何事?”这家仆叉着手面无表情问道。

    “在下‘浪里白条,王顺,天津人氏,特来求见唐家老爷子。”王虎笑着拱拱手。

    “我家老爷不姓唐,你们找错地儿了。”那家仆面无表情道,说完便想关门。

    “诶~”王虎却是手一撑,让他无法关上·他脸色已经是拉了下来,淡淡道:“别给脸不要脸,滚去传话,这也是你能做主的?”

    那家仆脸上闪过一丝阴狠,再看看王虎身后这一群人,终究是咬咬牙忍住了,转身回去通秉。

    接着便是有一个家仆过来,大开了门·迎他们在照壁前面等待。

    进了门,方知里面别有一番天地。

    外面看上去这宅子并不大,青砖小瓦低墙窄院·似乎里边格局有限。可是站在这天井里再瞧却是庭院深深,后边似乎打通了几进院落,串成了一个长长的院子,也不知道哪里方才是尽头。

    王虎向四周看了看,不由得眉头一皱,周围虽然看似寂寂无人,他却是能听到深深浅浅的呼吸声,分明已经是埋伏了怕是数十人之多。虽说自持身份,他断定这里的人是绝对不敢先动手的,但是也保不齐那唐老爷子发疯了怎么说?

    “大小姐·不若您先去外头等等?”他又是劝道。

    城瑜只是摇摇头,她看着王虎低声道:“王大人,我不是任性,来之前我已经想过许多次了,这唐老爷子,是定然不敢跟咱们动手的·他已在此离家百年,这个负担,他承受不起。你也莫要再劝了。”

    王虎叹了口气,只得作罢。

    唐老爷子,单名一个通字。

    只不过现如今奉政乡乃至于螫个闽x清x县,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已经不多了。唐老爷子不是本地人氏,而是大约三十年前从沿海迁过来的,据说祖上也是此地人,只不过后来几次倭寇侵袭,把家里给冲散了,祖上一路讨饭到了沿海,便在那儿定居了下来。世代居于沿海,时不时的跟人凑着出海做个生意,买卖小,本钱少,也不去远喽,最远不过是去琉球转了转。不用虽说是小本儿买卖,积少成多,却是有了一笔不菲的家产。

    而唐通唐老爷子之所以回来,则是遵从父亲遗愿,要扶棺回乡安葬。

    唐家舍弃了沿海的生意,回到了奉政乡,安葬了父亲之后,便是在此地买下了几个造船厂,扩大规模,经营生利。这些年经营下来,已经是x闽x清数得着名号的乡绅,平日里百姓见了都是恭敬的喊一声唐来老爷,有钱有势的则是喊一声唐员外,便是县里的那些大人有时候过来,也是唐老爷子负责款待。

    这会儿,唐老爷子正自坐在后院的葡萄架下面,一个满脸油滑的中年汉子正在他耳边说着什么,正是方才在渡口悄悄溜走的那个。

    随着他说下去,唐老爷子的眉头越发的皱了起来,形成了三道深深的沟壑,成一个川字型。

    唐老爷子今年都七十多了,可是此时,那张皱纹遍布的老脸上,却是已经露出了一抹浓浓的狠厉之色。

    听完之后,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