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_六一七 一个大耳刮子扇脸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一七 一个大耳刮子扇脸上 (第2/4页)

皇帝这句话的时候,很多人耳朵里面第一个响起来的名字,便是——连子宁!

    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当其他三大将军都是平淡无奇,碌碌无为,一年半载也传不来一场战斗的消息的时候,连子宁大捷的消息,却是接连不断的传了过来。一场场的大捷,巩固了皇帝对他的‘国之名将’的赞誉,也几乎让人形成了一个错觉——似乎连子宁和他的武毅军,就代表了整个东北。

    而平心而论,以他的赫赫战功,以他的军事才能,以他的爵位,甚至是以他背后的实力,都足以担当此重任了。

    但是连子宁也有缺陷,致命的缺陷。

    他的资历,实在是太浅了些,而他的攀升,也实在是太快了些!

    年不过弱冠,就已经是国朝超品伯爵和正二品的边关大将,这拔擢的速度,也未免太过快了一些。因为国朝,尤其是官场,素来就是极为看重资历的。

    除了连子宁之外,另外那几位,最年轻的也已经小五十了,都是戎马倥偬数十载的老将军了。

    至少听起来,他们比连子宁更可靠一些。

    明明都觉得连子宁是最合适的,但是却是不太想出头,而戴章浦那边的人则是因为有所顾虑也是不好张口,而想推荐其他人的呢,则是又觉得自己说出来的人着实是有点儿不够格,于是大殿之中一时陷入一阵安静。

    在皇帝的御座之下,最前面自然乃是杨慎等一干重臣,而在御座的两侧,却是各自站了四个人,这八个人面朝群臣而站,可说是的把整个朝堂形势尽收眼底,地理位置倒是极好的。乃是除了潞王之外的听政九皇子。他们站在那个位置,正德给定下的规矩是,只准听,好生学着,不准说话,这就是只听政,不议政。而今日潞王没来,则是因为被关了禁闭了,正面壁思过呢!

    正德左手边第一位,乃是雍王,而相对的,右手边第一卫,则是福王,这也是昭示着两人的地位,乃是最高的。

    这时候雍王向着某处微不可见的点点头。

    被他示意的那人也是轻轻点头,正要出列说话,却是被人抢到了前面,只见武官勋戚行列中,忠诚侯锦衣卫指挥使江彬大步走出来:“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讲!”

    江彬声如洪钟道:“臣以为,辽北将军杨学忠,镇守边疆数十载,熟悉行伍,对北地更是了若指掌,实为奴儿干都指挥使之不二人选。”

    江彬本来是留守京城的,不过这一次正德也把他给招了回来。他举荐杨学忠,自然乃是有其私心存在的,一来乃是跟连子宁有深仇大恨,二来,则是因为杨学忠已经是依附于他,成为他门下走狗,而一旦杨学忠上位,节制连子宁,则可以扭转他和连子宁暗战的不利局面。

    他一说话,其门下党羽自然是纷纷附和,一时间声势也是浩大。

    而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却是站出来一人,正是吏科都给事中黄岘,这个杨慎的门生嫉恶如仇,眼里最是容不得沙子,每次都是冲杀在最前线,当下便是冷笑一声:“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正德帝淡淡道:“讲!”

    黄岘向江彬拱拱手道:“下官以为,侯爷此言差矣,想那辽北将军杨学忠,不过是靠着裙带关系方自走到这一步,碌碌无为,枉复生恩,不过就是一个草包废物而已,此等之人,有何德何能能窃据此位?下官以为,侯爷此话,是欠妥了。”

    江彬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冷笑一声:“黄大人,当朝诽谤国朝二品大员,你倒是好大的胆子!”

    “谁人说是诽谤?”黄岘也是不甘示弱,当下便是还击:“若是下官不错的话,半年之前锦衣卫还专门赴东北调查杨学忠,听说还调查出不少证据来,可是后来却是不了了之。而今日侯爷却在此给他说话,下官乃是都给事中,掌监察弹劾之事,却是要在此问一问,其中究竟有何内情!”

    这句话的矛头,就直接指向了江彬了,不过江彬也是老奸巨猾之辈,只是哂然一笑:“道听途说之辈,也敢拿来说话?本官乃是就事论事,绝无半点私心!”

    “侯爷岂不知,国朝设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便是为了风闻奏事?”

    这时候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却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大明朝监察系统当家人周镐,他出列,向正德拱拱手道:“启禀陛下,臣也以为,杨学忠不足大用,臣以为,武毅伯连子宁,乃国之名将,屡战屡胜,素有智谋,可堪此重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