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 (第1/2页)
昭雎闻言,心中略一思索,拱手道:“大王,若是只有三十万楚军防守陈地,那么面对数十万大军围攻,城外就无法留下大军策应,必须全部进入城中坚守。 不过,即便是这样,要想收住城池,还需离间五国,只要五国中有一国撤军,剩下的四国互不信任,才有可能在各国的围攻下收住城池。 否则,陈地终将不保。” 熊槐一听,面色沉重的点了点头。 楚国不比秦国,国界线太过漫长,无法像秦国那样将所有的兵力聚集在一个点,然后拖到敌军士气丧尽再与敌军决战。 如此,面对各国的优势兵力,就只能通过外交手段分化各国了。 想着,熊槐轻轻一叹,然后开口道:“令尹,各国来势汹汹,寡人欲以卿为主将,镇守陈地,不知令尹可愿往陈地一行。” 昭雎闻言,并没有意外,这次坚守陈地,需要从各地调兵,必须要有一个能震得住场面的重臣,才能统合各地之兵。 而眼下的朝中,除了他意外,就没有其他人了。 即便是刚刚被任命为司马的景缺也不行。 想着,昭雎立即应道:“臣领命。” 而后,说完调兵遣将一事后,熊槐再次问道:“诸卿,分化五国,不知卿等有何计策?” 众人一听,昭雎率先开口道:“大王,这次伐楚一事,齐国乃是盟主,而秦国则是附庸。若是论伐楚的决心,齐魏两国最为坚定,而秦国最为犹豫。若不是上次有言在先,恐怕秦韩两国也未必会与齐魏两国一道攻打陈地。 所以,臣以为五国之中秦国是最容易被说服的。” “不错,陈地被攻克,只会壮大魏国,而对秦国没有丝毫好处。”熊槐点了点头,然后看着群臣问道:“游说秦国一事,不知哪位贤卿愿意一试。” 昭雎闻言张了张口,却没有说话,他跟秦国那边的关系比较亲近,若是他自己亲自主持,把握更加大一些。只是他身为防守陈地的主将,面对敌军围攻,已经没有精力分心了。 另一边,昭常见昭雎没有开口,立即应道:“大王,游说秦国的事情,请交给臣来处理。” “好,有劳左尹了。” 此时,中大夫左成开口道:“大王,虽然秦国在攻打陈地上是最不坚定的,但是臣以为,宋国那边也是可以争取游说的。大王先后送给宋太子贞四百里地,这才过去多久,宋国就跟我楚国反目,悍然与齐魏等国一起攻打楚国。 如此不义之举,必须要太子贞进行说明,并让太子贞在宋国抵制出兵伐楚。如若不然,臣以为可以让淮北的楚人起兵反叛,扰乱宋国的出兵计划。若是宋国因此转而优先平定淮北,则陈地的敌军将减少十万以上。” 熊槐一听,想了想却摇了摇头。 他知道左成说的让楚人反叛是什么意思,上次为了送太子贞回商丘,特意送出了两百里地。而太子贞接受了淮北地后,为了显示他与楚国的亲近,只是让自己的长子坐镇淮北,并让一些心腹辅佐,却没有大肆替换原本的楚国官吏。 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